眼下,国内疫情已慢慢散去,各省市陆续公布开学时间。按照各地的公布和相关报道来看,预计4月份普遍能开学;为了保证学生们的安全,各地政府、学校也作了不少安全防护方面的工作。
在经历了史上最漫长的“寒假”、新型的网课之后,孩子们重新回到课堂,要想其安心就学恐怕还需要家长、老师们提供一些心理上的帮助。
面对开学,疫情下的家长常见的心理状态
(读到这里,你可能会觉得奇怪,不是要讲对孩子们的心理调适吗?怎么说起家长的状态来了呢?这个问题我暂且不作答,后面答案自有分晓。)
当下面对开学,作为家长的你是怎样一个心理状态呢?很多家长会这样想:
一定要赶快恢复正常作息时间,否则开学可能起不了床;即便延迟开学,但学业不能耽误,我的孩子绝不能落下;上网课也要能保证学习效果,该学的知识都要精熟掌握;孩子哪有那般自制力,我要盯着他,否则他会懈怠放松;……
读这段文字,你有什么感受?你是不是看到了一个无比担心、无比焦虑的家长?
没错,一方面,面对这么一个还在发展中的、世界级的、前所未有的疫情,作为一个普通人,我们都会变得害怕甚至恐慌(当然这很正常);另一方面,由于开学一再推迟,作为家长的我们内心里又担心孩子的学习跟不上,变得更加焦虑。
你的情绪状态会传递给你的孩子
心理学研究表明:在一个家庭里,气氛是会感染的,孩子们的状态很多时候和父母的状态密切相关。换句话说,面对开学,你的焦虑、担心都会转移到你的孩子身上。因为你一定会通过一定的手段释放你的焦虑和担忧,而对孩子的控制就是最常见、最有效、也最易行的方法。你一定会对孩子念念叨叨要好好学习,你一定会孩子各种监督检查。
然后,面对着慌乱、焦虑、喋喋不休甚至高度控制的你,孩子们会感受到更多的压力,他们也尽量说服自己去想:
我要尽快恢复正常作息,为开学作好准备;即便还没有开学,但我也不能耽误了进度;网课效果不好,但不意味着我可以不掌握;我要严格自我要求,否则会学习懒散松懈;……
你是不是想说,这样不很好吗?如果孩子真能这样想,我要的效果就达到了啊!真的是这样吗?只要孩子们这样想就真的能够做到自觉完成好课业、不耽误学习吗?恐怕不行,这里,我们忽视了一个根本的问题,孩子当下真实的情绪状态。
疫情之下,青少年常见的心理状态
然而,事实上呢?疫情之下,经历了漫长的开学等待季,孩子们的心理普遍表现出以下三种状态:
1.担忧病毒感染的。每个人对抗外界负性事件的机制是不一样的。面对国内外疫情,有些人会觉得没什么可怕的,但也有不少人会认为很可怕,而孩子们,由于大脑发育尚不完全,会比成人更害怕些。他们可能会担心我会不会染病、我会不会被隔离、甚至我会不会死掉;或者我自己安全了,那么我的家人、朋友、同学呢?他们会不会染病、被隔离、死去?
2.担忧学业跟不上的。月考/中考/高考很快就要到了,会不会延期?我都没怎么看书/我还有知识没掌握,我会不会跟不上进度?我还没好好复习,成绩排名会不会一塌糊涂?如果我这次考试没考好,我的人生会不会就要完蛋了……
3.及时行乐的。这个世界反正都乱了,人类很快就要完蛋了,世界末日很快就要到了,读书还是有什么意义呢?还是及时行乐吧……
在孩子们的内心里,其实普遍出现了一些混乱、无序、不确定、焦虑、担心、恐慌的情绪。
内在的情绪安定 学习才可能有效
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,当你心烦意乱时,做什么事情都做不好,即便你心想着我一定要完成,逼着自己去做,也无法如愿。这是为什么呢?
脑神经科学研究发现:当一个人处于焦虑、害怕情绪状态下时,我们脑内负责负性情绪的杏仁核会过度活跃,而负责记忆的海马功能会减退,因而人们在这种状态下,专注力会比较差、记忆力也会比较差。
而如果此时我们强迫自己去做些什么时,则会发生“白熊效应”。
白熊效应又称为白象效应、反弹效应,它是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丹尼尔﹒魏格纳提出来的。他在实验时要求参与者尝试不要想象一只白色的熊,参与者刚开始还能够控制,但是很快脑海中就浮现了一只白熊的现象,也就是人们的思维出现了强烈反弹。白熊现象,简单地说,就是有时候我们越是不要做、不想做、不要记得的事情,却往往会去做、会去想。
当我们的心理处于焦虑、忧郁、担心时,我们越告诉自己不要焦虑、不用担心,反而会越严重。
而只有当内在的情绪安稳了,我们大脑的杏仁核、海马的功能才会恢复,才不容易发生“ 白熊效应”,在这样的状态下,我们的学习才会有效。所以,必先释放孩子内心的焦虑、害怕、恐慌情绪,才能谈成绩。
释放焦虑/担心/害怕,孩子们需要些什么?
有人看见、有人倾听。对于负性情绪的治疗,心理咨询中有一句话叫做“看见即意味着治愈”。同样,帮助孩子们释放他们的这些负性情绪,首先需要看见。我们的父母、师长,要仔细观察孩子、主动觉察孩子的心理情绪状态,然后能够给予聆听、陪伴、理解、支持。
和同伴们的交流。青少年群体都向往独立,有些事、有些话并不想告诉家长、老师但却可以和同伴坦然倾诉,因此我们需要鼓励孩子和自己的好朋友、同学多交流。可以通过电话、视频、在线沟通等方式,诉说各自面对疫情、面对开学的各种担忧、焦虑与害怕。交流的过程实际也就是情绪释放的过程。
有大人告诉他,他所有的情绪都是正常的心理反应。孩子大脑发育毕竟还不完善,他们尚不能通过自己的理性分析,意识到所有自己的这些焦虑、抑郁、担忧、恐慌等情绪都是人类面对重大灾难的一种防御机制。因而,需要有他信赖的大人来告诉他,他的一切情绪不过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。
有大人告诉他,他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慢慢恢复身心的平静。我们光告诉孩子他的情绪反应都是正常的还不够,我们还需要让他认识到,他自身一定有力量来战胜这些负性情绪,而且,这个过程可能会需要一段时间。这样,让孩子对自己改善情绪状态,有一定的信心和合理预期。
帮助孩子调适心情,家长还可以做什么?
1.觉察自己的焦虑与害怕水平 其实面对这次疫情,我们大人一样是焦虑、害怕、担忧甚至恐慌的。我们需要觉察自己的焦虑和害怕水平,问问自己,1)疫情是否影响到你的心情和安全感?2)你是否变得容易焦躁不安、担心受怕?3)你是否因为疫情影响到了睡眠、胃口和身体状况?4)疫情是否影响到了你的家庭、工作?
通过这简单的4个问题,你能大致清楚自己的焦虑、害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。这样你才能作出正确的第2步。
2.评估自己的能量状态,切忌把自己的焦虑等转移到孩子身上。通过觉察自己的负性情绪水平,来评估自己是否有足够的力量帮助到孩子。如果自己的负性情绪水平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,我们势必没有能量去倾听、支持、陪伴。
心理咨询中,我们一定讲究“先自助再助人”,其实,帮助孩子也是一样,我们只有自身具有了良好的状态,才有力量去帮助孩子、否则只能给孩子传递负性情绪。
3.和孩子一起讨论对疫情的各种想法与担心 我们可以和孩子多一些交流,让孩子光明正大地去诉说他对疫情、对开学的各种想法和想法,并在交流的过程中给予聆听、理解、接纳。同时,也向孩子传递一些比较正面的信息,比如国家、社会、学校作了哪些努力,保障我们的健康。只有孩子的各种焦虑、担心、害怕情绪被释放,我们才可能和孩子谈学业成绩、谈起对知识的精通掌握。
4.协助孩子慢慢恢复正常作息、鼓励孩子多些人际互动 规律、正常的作息时间,能给人们的身体带来较好的节律感,也能帮助我们维持心理的稳定。与人互动,则能够增强我们的幸福感,改善我们的情况状态。